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接连打破历史记录,增长速度远超预期。2020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2.0》、《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将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定在20%,现在来看,这个占比确实是保守了。
新能源市场起来之后,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也不容乐观,疫情的影响以及国内部分原材料资源的缺乏,导致芯片短缺,芯片核心技术、生产能力不足,也为电机控制器的供应安全带来隐患。中国的产业链能否安全稳定的支撑起这个需求?其中所需要的供应链,能否跟得上,同时保证质和量?
动力电池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
新能源车产业链逐渐成熟,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增长,动力电池行业的确定性再次加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的30%至40%,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激烈竞争中,谁率先突破技术瓶颈,谁将抢占下半场的制高点。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路高歌 供应链能否跟得上?
好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先发优势,为中国电池企业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从规模上看,中国动力电池的产能布局全球领先,远超日韩欧美国家。中国产能占据全球一半以上,规模优势明显。
但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叠加“双碳”要求,无论是动力电池厂商还是整车企业均在承压。虽然存在压力,但依然阻止不了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上涨。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5.7GWh,同比上升138.6%。今年1-9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92.0GWh,同比累计上升169.1%。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47.1GWh,占总装车量51.2%,同比累计上升99.5%;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44.8GWh,占总装车量48.7%,同比累计上升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