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荷兰女孩为了爱情远赴中国,在北京的胡同生活了60年,她的爱情故事可歌可泣,也为我们展示出了相爱的范本:不畏距离、不畏国籍,只要有爱就能携手到老。
如今这个女孩年逾古稀,有时人们会看到她穿着棉布衣服,在胡同里打扫,令人好奇的是,她的爱情故事究竟是怎么开始的。
与爱人的雨中邂逅
这个荷兰女孩名叫米拉,她的家庭在当地非常显赫,曾经出过著名的画家梵高。1953年的时候,因为米拉的家人要到中国工作,于是将她一起带来这里。米拉怎么也没想到,会在陌生的中国遇到她的真命天子。
一个秋天的午后,雨水下得急,米拉撑着伞在车站等车。突然有个小伙子为了避雨,闯入了她的伞中。
米拉吓了一跳,但是她定睛一看,小伙子好像没什么恶意。这个小伙子叫杨宝禄,因为避雨避得急,他冒冒失失闯到了米拉身边。等反应过来,杨宝禄已经羞红了脸,他连连对米拉道歉,又担心中文让这个外国人听不明白。正当杨宝禄不知所措时,米拉笑了起来,用标准的中文说“没关系”。
原来这个外国女孩会说中文,杨宝禄也笑了。在等车的这段时间,两个人攀谈起来。米拉知道了,杨宝禄是附近电机厂的工程师。这次邂逅让两人都对对方很有好感,但是谁也没有说破。
本想把爱意埋在心底的米拉,却在第二天又见到了杨宝禄。杨宝禄是专程找来的,他不想克制自己的感情,希望与米拉一起走下去。这就样,两人开始了频繁约会。
可是好景不长,米拉的家人要调回荷兰了,无奈之下米拉只得和家人回去。不愿放弃恋情的她,开始了和杨宝禄通信。他们在信中诉说着思念,可是又因为现实问题伤脑筋。
那时中国与荷兰生活水平相差很多,作为贵族出身的米拉,很难适应在中国的生活。但是通信三年之后,她还是决定奔赴爱情,这一举动遭到了全家的反对。
不被祝福的爱
亲朋好友都觉得米拉疯了,男方只是个中国工厂的普通员工,到底有多大魅力让她这么执着。更何况两人的成长背景不同,米拉家境显赫,从小所受都是贵族教育,而杨宝禄出身平凡家庭,两人根本门不当户不对。看着米拉为爱消瘦,大家认为只是一时情迷,从不看好这份爱情可以长久。
但是米拉主意已定,她坚定地认为,自己会和杨宝禄相伴一生。家人不肯资助她去中国,于是她便开始打工挣路费。作为一个贵族小姐,米拉并没有吃过太多苦。开始打工之后,的确有些吃不消,但她还是做了几份兼职,特别苦的时候,杨宝禄的信给了她莫大的支持。两人在信中互相鼓励,并期待北京再相见。
米拉的苦心终于打动了父母,他们看到女儿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决心,最终认可了这段恋情。父母同意资助米拉路费,这让米拉欣喜若狂。不过她也答应家里人,会在北京好好照顾自己,除了守护好爱情外,也不会让父母操心。就这样,1960年,米拉坐上了去北京的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