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 | 0.1~1(Mpa) |
---|---|
叶轮结构 | 半开式叶轮 |
工作压力 | 1~160 |
电压 | 220、380(V) |
规格 | DYB-70直流,DYB-70不锈钢直流,DYB70-EX直 |
产品型号 | DYB |
材质 | 铸铁 |
流量 | 1~800(m3/h) |
驱动方式 | 电动 |
适用范围 | 水、油、污水等 |
输送介质 | 水、油、污水等 |
性能 | 变频 |
扬程 | 1~900(m) |
用途 | 管道泵,化工泵,流程泵,排污泵,屏蔽泵,试压泵,污水泵 |
原理 | 螺杆泵 |
泵轴位置 | 立式、卧式 |
叶轮数目 | 1~9 |
叶轮吸入方式 | 单吸式 |
品牌 | galileo/伽利略 |
型号 | DYB |
总成由(泵+4m出油管+手动加油枪+4位机械油表)组成。
木箱、泡沫或纸箱包装,因本泵属于重物只能发物流(需到物流站自提),其它疑问请联系我们。
售后服务承诺
1.产品提供免费维修一年,免费维保期间内如发生非人为原因引起的损坏(不可抗力原因除外),上海苍茂实业将及时免费更换和修理。
2.产品实行终身包修,免费保修期满后买方如委托上海苍茂实业进行维护保养,上海苍茂实业将对设备进行维护更换件(出厂价),并详细列出维保内容。
3.上海苍茂实业本着以客户利益为**,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尽己所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做好售后服务。
产品品质承诺
1.上海苍茂实业对产品的质量及交货期负责,产品交货之日起质保期为一年(易损件三个月),终身维护。对于产品质量引起的后果,上海苍茂实业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后果,上海苍茂实业将以**低成本价对设备进行维护。
2.对所有分供方都进行考察、评审,所有产品的采购都只在合格分供方进行。对分供方所提供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都需经过严格复查,检验合格后方准入库;
3.产品制造严格执行“双三检”制度,不合格零件不转序、不装配、不出厂;
中国经济“四快两平”投资徘徊在快与热之间
“四快两平”——GDP增长速度快、投资快、对外贸易发展快、货币供应量增长快,消费平、物价平,是人们对一季度经济形势特点的概括,其中,投资快引发了人们对经济是否出现过热之虞的议论——此“热”非彼“热”:投资增长虽快,但表现出若干积极变化;谨防投资反弹:新开工项目高速增长、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8%,对此,**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认为,“投资增长过快是不争的事实,但仅仅据此**说经济过热理由不充分,仍需要进一步认真分析观察。如果用今年的运行状态与2004年的情况相比,两者之间有较大差别。”2004年出现的投资过热主要表现在房地产以及钢铁、电解铝等行业,而且导致电油运全面紧张。但今年一季度,这些情况并不突出。虽然在制造业30个行业中,投资增幅超过40%的有16个,但并未如前出现影响全局的“热点行业”,特别是上次重点调整的行业今年都没有出现明显反弹。以冶金、有色金属为例,2004年一季度分别增长了106.4%和89.2%,今年一季度分别增长-2.2%和16.1%。一季度电油运供求紧张状况比去年同期明显缓和,**电网范围内拉限电的地区同比减少一半,拉限电条次不足去年同期的1%。**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王元京认为,一季度的投资有一定热度,但此“热”非彼“热”,从各产业投资情况看,投资结构优化调整出现了一系列符合宏观调控要求与“十一五”规划方向的可喜变化。根据王元京对一季度数据的分析,当前的投资发展趋势体现了“有保有压”。从“保”的方面看:一是向先进制造业方向加速发展的交通运输设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通信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的投资延续了三年来的高增长势头,投资份额与投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成为拉动当前投资增长的主要产业源泉;二是**产业增长了47.1%,高于平均投资17.3个百分点,这预示着新农村建设已经起步;三是以往的“瓶颈”铁路交通的投资增长了57.7%,预示着交通投资向铁道运输的倾斜;四是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与居民“衣、食、住、行、玩”密切相关的服务业投资增长加快,而这部分投资既有助于消化中上游产业的部分过剩产能,对当前及未来的消费增长又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五是教育、卫生、社保等“社会瓶颈”领域的投资得到加强,教育投资扭转了去年以来的下滑趋势,一季度增长了19.1%;六是“循环经济”板块的投资正逐步热起来,废弃资源回收加工业投资增长超过了90%,这是政府鼓励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的效应。从“压”的方面看,重点调控行业与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得到了有效抑制。一季度房地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速已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延续了上年的回落态势,而电力、热力生产与供应业的投资也已从去年同期的46.0%回落到15.8%。当然,“过热”议论并非空穴来风,毕竟与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的预期目标比,一季度27.7%的增速称得上过快,与上年一季度相比,高出了4.9个百分点。而新开工项目高速增长、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等现象,成为可能导致投资重新反弹的不确定因素。一季度虽未出现突出的“热点行业”,却不乏“热点地区”,全国投资增幅超过35%的省份有16个。如果按建设性质看投资增速的变化,新建项目投资增速明显快于扩建与改建项目,其增速高达41%,占全部投资份额49%。由于目前地方项目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已超过90%,王元京认为,据此可以判断出,地方性新建项目的高速增长是导致目前投资总量较快增长的主导因素。地方投资热情高涨有一定的合理性。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部分**重点工程相继开工,一些加快产业升级的重大项目陆续上马,都在客观上推动了投资增长。在看到这一现象合理的一面的同时,应该看到,各地制订的“十一五”规划预期增速都高于全国,为了打造“开门红”的局面,各地政府上项目、扩大投资的冲动很强。王元京提醒到,在目前地方政府投资约束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对各地依靠行政力量驱动投资增长、相互攀比追高的倾向,还需保持高度警惕,以避免投资出现偏离市场内生性正常需求的过快增长,而引发新的结构失衡甚至宏观经济的不稳定。今年一季度,银行放贷规模达到1.26万亿元人民币,超过全年贷款2.5万亿预期目标的50%。从结构上看,各类资金供给的增长都表现了较强劲的态势,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四大资金来源同比涨幅分别为42.0%、33.2%、28.7%和43.6%。据专家分析,信贷偏松、融资成本偏低为投资增长过快提供了资金支持。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宏观调控所要把紧的两大闸门之一的国内贷款,一改下滑状态而出现明显松动,与去年相比增速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当前投资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渠道。针对投资过快增长,央行已做出了回应,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除此之外,4月里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调控信号。例如,针对各地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确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目标普遍比中央提出的目标要求高1—2个百分点甚至更高的情况,**发改委下发了《关于请各地区科学确定本地区“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速度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十一五”规划中的增长速度指标不得层层分解,避免层层加码;**发改委**还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水泥、铁合金、铝工业、焦化行业和炭行业等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文件。朱宏任认为,这表明中央政府已经发出要防止部分行业和地区因片面追求增长速度造成投资过快增长、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力度的清晰信号。
重点行业电力需求增长降低,今夏电荒有望缓解
夏日的气息俨然日益逼近,近日印度的热浪加断电造成的人员伤亡让中国的百姓倍感心惊。实际上,炎炎夏日里的用电高峰和断电威胁让任何一个**都不敢掉以轻心。5月7日,北京电力公司召开度夏工程紧急会议,对日益紧迫的度夏工程进行全面、科学、系统地部署。但仍然有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摆在面前,今年夏天还会出现电力紧张吗?随着今年投产的发电装机将在二季度后进入投产高峰期,预计二季度和下半年,全国缺电范围还将继续缩小,缺电程度也将继续减弱。这是CIEN记者日前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发布的**季度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会上获悉的。中电联秘书长王永干在接受采访时说,除局部地区在迎峰度夏期间会有些紧张外,预计二季度及下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得到进一步缓解。一季度电力供需形势有所缓解以下一组看似枯燥的数字足以令人读出清凉之夏的味道。CIEN记者从中电联4月28日发布的《分析报告》中获悉,一季度全国新投产机组1198.89万千瓦。其中水电71.11万千瓦,占5.93%;火电1125.20万千瓦,占93.85%。全国发电量6068.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0%。其中,水电发电量642.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7%;火电发电量5269.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0%,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4个百分点;核电发电量125.66亿千瓦时,同比减少3.1%。发电装机的稳步增长,电力需求的相对回落,使得今年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与去年同期相比也有了明显的缓和。1月份全国共有9个省级电网拉路限电,到2月份缩小到了5个省级电网,3月份进一步缩小到两个省级电网。与此同时,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也在向正常水平回落。一季度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1251小时,比去年同期回落62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602小时,比去年同期增加11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405小时,比去年同期回落90小时。种种迹象表明,一季度的电力供需形势为今年夏季用电高峰期的应对定下了一个明朗轻松的基调。今夏基本可满足电力需求中电联预测,2006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将在11.5%左右。根据这个预测,预计今年二季度及下半年的电力供需形势将继续得到缓解,缺电范围继续缩小,缺电程度也将继续减弱,迎峰度夏期间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