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彭水水电站,机械班被同事们称为“设备美容师”,他们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为发电设备进行专属的“洗检吹”等“美容服务”。
在机械班的“秘密基地”里,周松民正带着他的小徒弟杨溢,为几台出现故障的发电机空冷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美容盛宴”。
清洗,是为了去除灰尘与污垢,让设备焕然一新;检查,则是为了防患于未然,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处在最佳状态;而“吹”则是利用专业工具,清理内部积尘,让发电机组能够畅快“呼吸”。
周师傅眼神锐利,仿佛能洞察每一丝细微的瑕疵。只见他围着这些空冷器绕了几圈,时而弯腰观察,时而用手轻敲,就像是在诊断机器的“脉象”。
“开始酸洗。”随着周师傅的一声令下,师徒俩瞬间化身为“美容师”。酸洗,是他们为机器“肌肤”去除“色斑”的第一步。
酸洗过后,热风烘干,紧接着是密封硅胶的涂抹。周师傅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微笑:“看好了,接下来进行第二步:检漏补缺,这可是我的独门秘籍。”他手法娴熟,力度恰到好处,仿佛在给每一台空冷器进行着细腻的按摩。
随着空冷器专用打压工装的安装完毕,一场压力测试即将上演。当检查结果显示空冷器外观无渗水,水压表稳如泰山时,师徒俩相视一笑,那份成就感与喜悦简直不言而喻。
周松民,这位公司的“首席工匠”,用他的智慧和汗水,研发设计了空冷器专用打压工装和空冷器堵漏专用衬套,不仅简化了空冷器堵漏的流程,提高了堵漏的效率,更为公司节省了上百万元的检修费用。
一到检修季,彭水水电的检修人员就像是细心的美容师,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每一台发电机组进行着定期的“保养”。正因为有着多名像周松民这样的“设备美容师”,才为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守护着机组的健康稳定。(向玉婷)
车间“小老师”换位“教与学”
“各位师傅,我刚才演示的沥青针入度测定仪操作步骤,不知道大家看清了没有?有啥问题,请随时问我,我这里还有操作视频,一会儿发给大家……”近日,在吉林石化公司质量检验中心西部质检一车间溶剂脱沥青项目分析仪器培训现场,吴美萱化身“小老师”,为车间的师傅们讲起了“公开课”,她的声音虽略带紧张,但每一项操作都精准到位。
吴美萱是该中心西部质检一车间的新员工,也是这个车间4个“小老师”中的一员。
近期,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分析仪器设备陆续到货,质量检验中心紧抓“新仪器入场”这个难得的培训机会,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模式,多维度为青年员工搭建学习平台。让员工成为“小老师”,将“教”与“学”换位组合又有机融合,是该中心众多培训妙招中的一项。
今年7月刚刚参加工作的吴美萱,就赶上了这趟学习提升的快班车。她和车间的青工一起协助技术人员进行溶剂脱沥青项目仪器设备的接收,并参与仪器安装及调试学习。为保证学习效果,车间提早给青年员工安排了任务——不仅要自己学会、学透,还要能当“老师”,为车间领导、技术人员和其他同事讲“公开课”。
吴美萱负责沥青针入度测定仪的操作教学,为了上好“公开课”,当好“小老师”,仪器调试期间,吴美萱认真观察仪器厂家技术人员的操作,把每一个步骤都牢牢记在心里。除了基本操作,她还将仪器后续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异常情况,一条条列到笔记本上,追在厂家技术员和车间三级工程师身后讨教处理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吴美萱的“公开课”讲得很成功!课上,她精准顺畅地操作、简明清晰地讲解、细致准确地答疑……
吴美萱说:“学好学透的窍门,就是能把别人教会,讲完这节课,沥青针入度测定仪的使用知识已深深刻在了我脑海里。”
同样的场景,还在吉林石化炼油厂加氢裂化车间上演。
入职刚满3年的吉林石化建修公司东部检修车间青工张恩赫也化身“小老师”,正对班组新来的大学生进行现场机组教学培训。从检修安全注意事项到施工前各项准备,从机组零部件组成介绍再到检修技术难点讲解,老师讲得起劲,员工听得认真,现场互动十分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