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机作为工业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等不可缺少的关键部件,需求量大,适用面广,在我国制造产业中占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小电机正在向模块化、组合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和无刷化、无铁芯、永磁化方向发展,处于基础环节的元器件、新材料等方面亟需变革,并且构建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的生态效应。
日前,中国电子器材有限公司和中国电科第二十一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基础电子元器件和小电机产业协同发展媒体和分析师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等行业组织和研究机构、以及多家基础电子元器件、芯片和电机企业出席了研讨会。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会员服务部主任娄龙、中电会展与信息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承哲、上海微电机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产业国际部主任陈宝在会上发表致辞。
政策红利释放:亟需突破的基础电子+处在风口的小电机产业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加速发展与应用不断开疆拓土,以及与机电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网联机电一体化产品开辟了新的蓝海市场,例如无人机、智能汽车等应用,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生活中。它们不仅代表了我国快速崛起的新兴创新力量,推动了物联网、5G和边缘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也驱使传统电子行业关注小电机等新基础产品的进展。
2021年,基础电子元器件与电机行业都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会。工信部在今年年初出台了《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将通过促进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强化基础,推动兼具规模与竞争力的细分产业领域,以及具有引领效应的龙头企业的诞生,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打造先进的、稳固的供应链。
而今年6月1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国家标准《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8613-2020)开始实施,根据最新的标准,行业不得生产、销售达不到IE3能效限定值的电机,使用单位也不得采购这类能效不达标的电机产品。这不仅对我国电机产业,也对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发展的智能网联机电产品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正在广泛使用的智能搬运机器人(AGV)等各类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扫地机等新家电产品。
可以说,“元件强基”与“电机提效”两大产业政策,正在为万物互联、智能制造铺就创新的发展道路。为了落实两大产业政策,利用政策协同效应促进产业发展,行业需要深层次的合作创新。
两大展会牵手,推动产业深度聚合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内基础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领域内历史悠久与颇具规模的展会平台“中国电子展(CEF)”,与国内小电机领域内综合性展会平台“中国国际小电机、磁性材料、特种机器人技术研讨会暨展览会(SMTCE)”(行业简称“小电机展”)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于今年11月2-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同期邻馆举办,联合为“万物互联”和“智能制造”方向搭建产业融合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中电会展崔承哲总经理、上海微电机研究所产业国际部陈宝主任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基础电子与小电机两大产业平台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作为中国国际小电机展(SMTCE)与本次研讨会的主办单位,中国电科第二十一研究所业务国际部主任陈宝表示:“我们很高兴与中国电子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该项协议并不仅限于两个行业展会的合作,而是来自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基础电子元器件和小电机两个产业的需要,因为万物互联和智能制造对我们双方的合作已经产生了强烈的需求,并且已经在诸如智能汽车、无人机、扫地机、AGV和其他机器人等多个领域中得到了验证。我相信这种水到渠成的合作必将推动更多开拓性创新的涌现,推动创新企业去发现更多新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