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让“永磁高铁”成为现实

   2022-07-20 人民网1330
导读

6月28日,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黄晓艳(左二)与学生在实验室内忙碌。 新华社记者 吴 梦摄新华社杭州电 (记者朱涵、吴梦)潜心科研、为国育才,这是黄晓艳在学成回国时为自己定下的两个目标。归国13年,这位浙江大

 


6月28日,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黄晓艳(左二)与学生在实验室内忙碌。 新华社记者 吴 梦摄

新华社杭州电 (记者朱涵、吴梦)潜心科研、为国育才,这是黄晓艳在学成回国时为自己定下的两个目标。归国13年,这位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离梦想越来越近。

2009年,我国首条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长距离干线高速铁路武广高铁正式开通,这让刚刚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的黄晓艳心潮澎湃。

她拒绝了多个国外就职邀请,拨通了浙江大学时任电机工程学系主任沈建新的电话:“我想回到母校,为祖国高铁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黄晓艳今年39岁,其父母、祖父母都是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为国奉献的精神从小影响着黄晓艳。

2011年,黄晓艳和所在科研团队开始承担研发永磁牵引电机的科研任务,这是一种体积小、重量低、能量利用效率更高的牵引电机。当时,我国高铁电机主要技术来源于国外,急需自主研发、更加高效的电机填补技术空白。

面对全新的领域,黄晓艳与研发团队摸索前进。第一台永磁牵引电机样机接入试验台进行实操模拟后,不断冒出来的问题一度让他们应接不暇。

“世界上第一台大型双水内冷发电机研发团队、载人航天环控生保系统电气动力装置研发团队成员都是浙大电气工程学院的老教授们。他们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在艰苦条件下实现重大突破,是吾辈榜样。”黄晓艳说。

她和团队没日没夜地待在生产测试车间里,顾不上吃饭、休息,不断在试验台测试数据、总结复盘……

2015年,我国首列“永磁高铁”通过了整车首轮线路运行试验考核。这意味着我国高铁动力发生革命性变化,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永磁高铁”牵引技术的国家。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djwpt.cn/news/show-294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包头市星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蒙B2-202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