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伺服电机行业发展较快,下游应用范围不断拓宽。目前伺服电机行业市场竞争较激烈,国内市场主要以日本和欧美品牌为主,其中日本品牌占据近一半的国内市场份额。随着技术的突破,国产品牌也正逐步崛起。未来,随着各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2026年伺服电机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达225亿元。
伺服电机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松下电器(PCRFY)、安川电机(YASKAWA)、罗克韦尔自动化(ROK)、西门子(SIEGY)、三菱电机(MIELY)、汇川技术(300124)、华中数控(300161)、卧龙电驱(600580)、英威腾(002334)、雷赛智能(002979)、埃斯顿(002747)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伺服电机行业需求量、中国伺服电机市场规模、我国伺服电机下游应用占比
受益于广泛的应用范围,伺服电机行业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随着伺服系统技术水平的进展以及下游应用市场的渗透,2010年全球伺服电机年需求量达2375万台。2015年以来,下游行业工业机器人的兴起,成为全球伺服电机需求量增长的新动力,2019年全球伺服电机年需求量为3573万台左右,同比增长4.89%。据前瞻测算,2020年全球伺服系统行业市场需求量在3783万台左右。
我国伺服产品真正普及应用的时间仅有十余年,尚处于成长阶段,由于伺服电机系统在精度、矩频、过载等性能上的优势,比步进电机系统具有更广的应用范围,在机床工具、纺织机械、印刷机械和包装机械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近几年工业机器人、电子制造设备等产业的迅速扩张,使得伺服电机在新兴产业的应用规模增长迅速,整体市场规模增长空间较大。
据工控网统计,2019年我国伺服电机市场规模约142亿元,较上年增长6.77%。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伺服电机市场规模增速有所放缓,初步测算达149亿元。
伺服电机行业竞争激烈,不同派系品牌各有特色
目前,伺服电机市场竞争激烈,品牌众多,性能各异。
相比欧系品牌,安川、三菱、松下等日系品牌性能虽低,但可靠性和稳定性强,性价比更高,最适合国内客户需求;西门子、伦茨、博世力士乐等欧系品牌的过载能力、动态响应、驱动器开放性好,但价格昂贵;台系品牌使用简单,性能接近日系,但价格相比日系品牌要低廉很多,在中低端发展较快。
近年来,国产品牌在技术方面也有了较大的突破。汇川技术在国内厂商中处于领先地位,整体技术水平接近安川,自主研发的23位编码器已达到了国际水平,其产品进口替代的步伐正逐步加快。华中数控、埃斯顿等主要研发的是车床伺服系统,水平达到了国际中端水平。
下游应用广泛,机床应用占比最高
在下游应用方面,我国伺服电机应用广泛,其中应用最多的领域是机床(尤其是数控机床),占比达20.4%,其次是电子制造设备、包装机械、纺织机械、工业机器人、塑料机械等行业,比重分别为16.5%、12.6%、12.1%、8.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