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的重要零部件,该产品完美契合轻量化、高精度等需求
进入空间传感时代的眼睛,3D成像和传感市场将翻倍增长
下一代人机交互的硬件接口,国内首款这类机器人正式亮相
西门子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
上海AI实验室开源全球首个医疗基础模型群
【主题详情】
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的重要零部件,该产品完美契合轻量化、高精度等需求
机构指出,人形机器人的手指空间狭小,因而人形机器人手指关节需配备更多小型化且能够输出较大力的电机。属于直流永磁伺服电动机的空心杯电机完美契合人形机器人对应手指关节轻量化、高精度等需求。
空心杯电动机在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电机的转子结构形式,采用的是无铁芯转子,也叫空心杯型转子。这种新颖的转子结构彻底消除了由于铁芯形成涡流而造成的电能损耗。同时其重量、体积和转动惯量大幅降低,从而减少了转子自身的机械能损耗。由于转子的结构变化而使电机的运转特性得到了较大改善,不但具有突出的节能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具备了铁芯电机所无法达到的控制和拖动特性。作为“电机皇冠上的明珠”,空心杯主要应用于医疗设备、机器人手部关节、无人机飞行器、红外镜头等高精尖领域。东吴证券指出,假设特斯拉机器人达到百万台量级、单台成本有望达到19万元,其中单台机器人空心杯电机模组价值量约7200元。空心杯应用领域较高端,设计及制造壁垒高,看好人形机器人这一应用对空心杯电机市场规模的拉动,空心杯电机核心供应商有望充分受益。
上市公司中,江苏雷利表示,空心杯电机是公司重点发展的核心产品,公司的核心技术优势在于能实现空心杯电机的批量生产,并掌握精密齿轮箱减速器的核心技术。鸣志电器的“步进电机、无刷电机、空心杯电机及配套的驱动与控制系统、精密直线传动系统和结构件模组”等产品广泛运用“体外诊断、生化实验检测分析仪器、医疗影像、医疗器械、流体泵”等生化医疗应用领域。禾川科技在人形机器人涉及的核心运动控制部件中,公司有较成熟的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空心杯电机、无框电机等各类电机及相关传感器产品,其中伺服产品在国内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其他产品均有实现量产。
进入空间传感时代的眼睛,3D成像和传感市场将翻倍增长
据Yole Intelligence报告显示,2022年3D成像和传感市场的收入达到82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总体3D成像和传感市场将翻倍增长至172亿美元。
苹果于6月6日在WWDC大会上正式发布其MR设备Apple Vision Pro,并首次提出空间计算(spatial computing)概念。3D传感器是MR设备获取3D内容的核心传感器,亦是进入空间传感时代的眼睛。Yole报告指出,3D传感的重点正在从移动领域转向汽车和工业领域应用,朝向更大的市场多元化。智能家居应用,如无人机、XR头戴设备、吸尘器机器人、智能门锁和家用电器。与此同时,受到自动驾驶和新能源车的趋势推动,汽车市场将在ADAS LiDAR和车内传感方面迎来显著增长。
上市公司中,欧菲光不断研发升级3D Sensing模组并将其应用领域拓宽至智能家居、AI机器人等领域,公司已将扫地机领域开发的3D ToF方案成功应用在扫拖领域,实现前置ToF摄像头与高精度传感器的融合。凡拓数创3D可视化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3D数字建模、渲染、3D制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提供3D效果图、三维影片、VR/AR内容、数字沙盘、裸眼3D、数字多媒体交互系统、立体(全息)成像系统等。茂莱光学的机器视觉镜头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和3D扫描传感器中,以及工业扫描识别、分筛、防护等,公司与meta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向其提供AR/VR光学测试模组、AR/VR光学检测设备等产品。
下一代人机交互的硬件接口,国内首款这类机器人正式亮相
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展台上,国内首款抑郁症诊断机器人正式亮相。该机器人是基于天津大学的脑机接口技术而衍生出的一款产品,患者头部戴上装置采集信号,通过智能传输到芯片上进行解码,分析大脑信号,判定最后是否患有抑郁症。
从原理上来看,大脑和意识的物理本质是电活动。经过脑电信号采集、处理、解码等步骤,脑机接口能够把大脑活动转变成对设备的控制指令,或者通过刺激大脑提供感觉反馈或修复神经功能。科技部原部长、中科院院士徐冠华在“中国生物经济50人论坛”上表示,脑机连接的发展已经远远突破了原有认知的局限。这些进展拓展了人类认知自然世界的边界,激发了生物应用的创新潜力,撬动出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麦肯锡《TheBioRevolutionReport》预计未来10到20年,全球脑机接口产业产生经济规模达700-2000亿美金。
上市公司中,创新医疗近期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创新医疗投资的博灵脑机(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在过去一年实现了原理样机的升级换代,并已经开始在患者身上进行在体测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翔宇医疗目前已有脑机电方面的产品10余项,比如团体生物反馈训练系统,实现了脑电的采集、评估及团体的训练等。三博脑科作为“医教研”一体化的学院型医疗机构,几年前便开始使用脑磁图、头皮脑电图、术中电生理等方法获取癫痫和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脑信息进行辅助诊断,同时通过电极植入、DBS等技术进行相关功能神经疾病的监测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