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换电池降了成本,马上降价;极氪偷偷减配降低成本,然后假装一切都没发生,直到被大定车主发觉,引发众怒。
电机供应商为国内生产的日本电产品牌,从800V变成400V,让曾经万众期待的极氪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
这只不过,是李书福,这个在燃油大杀四方的人,在新能源吃得又一个败仗。
从小作坊到收购世界汽车巨头沃尔沃,造车狂人李书福前半生的事业之路称得上传奇二字。
但生活不会一直顺风顺水,风云莫测的商界处境更是瞬息万变。尽管精明能干的李书福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2015年便看好新能源汽车,开始布局“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但直到2021年,吉利似乎都没能在新能源领域激起什么水花。
吉利最初在新能源领域做出尝试,是在2015年。彼时,“蔚小理”才刚刚成立,特斯拉还没混出脸熟,吉利帝豪EV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被推出,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当年的畅销车型。随后,吉利乘胜追击,推出了吉利GSe,但市场反响却非常一般。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书福开始意识到,只是制造电动汽车行不通了,要造高端电动汽车。
于是,2019年吉利推出了“几何汽车”。宣称是“东半球最好的电动车”的几何A在上市当年的销量甚至不敌帝豪EV,而随后推出的几何C也因续航里程问题而被外界诟病。在高端电动汽车领域的这次尝试反响一般,但成熟的商人通常不会把赌注押在一个地方,于是极星(Polestar)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线。
这个发布于2017年的汽车品牌,真正的交付时间却拖到了2019年。在当时配置抢眼的极星1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淹没在蔚小理等一众国内造车新势力的蓬勃发展下,逐渐变得无人问津。为了追上市场的脚步,极星2应运而生,这台对标特斯拉Model 3的高端电动汽车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不是性能,而是因安全隐患导致的频频召回。
前有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一众造车新势力势头正猛,后有长城、比亚迪等传统车企奋起直追。
“汽车产业革命已经开始‘暴动’,新的赛道已经搭建,这场马拉松最终鹿死谁手,需要时间检验”从李书福的发言中不难看出,他十分清楚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有多激烈,只是屡次尝试未有成果的他迫切的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
极氪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寄予厚望的推向了消费者。
李书福出任董事长,安聪慧担任CEO,斥资20亿,独立运作……一系列Buff加持的极氪,在推出首款车型极氪001的时候不出意外地收获了不错的市场反响,预售开启后两个月,2021年可交付的一万辆极氪001便已售罄。在新能源领域征战多年的吉利,似乎就要看到胜利的曙光了。